八字终身详批经典八字合婚爱情婚姻详批
首页 > 民俗预测 > 中国民族 > 纳西族 >

纳西族的文化

更新时间:2014-05-14 14:58:26 作者:美丽心情

丽江纳西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

早在几千年前,纳西族创造出一种古老的象形文字,纳西语称为“森究鲁究”,意为木石之痕迹,即指写或画在木石上的文字符号。又称为“东巴特额”,意为东巴文或东巴书。纳西语称为“哥巴特额”,“哥巴”意为弟子,说明这种文字为后世东巴弟子所创造。用象形文字写下的书,因多在东巴教作道场时念诵,故称东巴经。东巴经可分作八个大类(也有分作十二类的),大类之下还可分为若干小类,不雷同的约有500多卷(册),其藏书国内外约有2万多册,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纳西族的文化

 

民间文学

纳西族人民在漫长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创造出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有神话、传说、诗歌、故事、民歌、大调、笑话、寓言、儿歌、谚语、谜语等。

(一)神话

纳西族原始口传神话主要有天文神话、山岭植物神话、动物神话,如始祖神话、射日神话等。

天文神话有《太阳月亮的来历》、《七星与昂星》等。其中《太阳月亮的来历》是天文神话的代表作。这个神话说的是:古时天上有9个太阳、7个月亮。9个太阳出来时,大地就起火,人类无法生活,祈求大神念咒语,咒落了8个太阳、6个月亮,天上就只剩一个太阳和一个月亮了。这类神话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纳西族先民朴素的太阳崇拜和女性崇拜,以及对天文学现象最原始的想象。

植物神话《矮松的来历》,形象地解释了松、栗地域分布的自然现象。动物神话《人鸡换寿》、《人狗换寿》,反映出狗、鸡在纳西族初民生产生活中所占的位置。射日神话《顶靴力士》,鲜明地突出了人的力量,表达了纳西族先民战胜干旱这一自然力的强烈信念。

二、东巴文学

东巴文学,是祭司东巴用象形文字书写在经书中的文学作品。它不同于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是一个独立的范畴。东巴文学所反映的社会内容,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各个时期的社会生活,按题材可分为创世神话、降妖伏魔神话、战争神话、爱情神话。生产劳动歌、习俗长调等。有视语谣谚、史诗、神话、故事、习俗长歌等。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史诗和神话作品。创世诗史《崇搬图》(通译为《创世纪》或《人类迁徙记》,英雄史诗《东埃术埃》(通译为《黑白之战》)。这两部史诗均有多种反映整理本问世。

《创世纪》谱写了一曲纳西祖先的颂歌,表述了古纳西人对于世界万物和人类起源、变化的朴素认识,突出了贬神褒人的思想,展示出纳西先民艰苦卓绝创世立业的历程。沤歌了他们征服自然、抗击暴力的英勇斗争精神,沤歌了人民的劳动和爱情、智慧和力量,表达了纳西人憧憬幸福、追求光明,期望民族繁荣昌盛的思想。

《黑白之战》集中描写了部落豪酋崛起的英雄时代的战争风貌,揭露和鞭挞了黑暗与邪恶,热情歌颂了光明,伸张了正义,表达了古代纳西人追求、捍卫光明的理想和愿望。

这三部诗史是东巴文学的精品,并称为东巴文学三明珠。

此外,还有反映纳西族先民驯化动物的《马的来历》和《虎的来历》,反映狩猎时代艰苦劳动和斗争生活的《鹏龙争斗》、《高勒趣》,反映古代纳西族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崇仁潘迪找长生药》,反映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拼斗的《丁巴什罗》,鞭挞宗教祭司不劳而获行为,歌颂劳动人民用劳动创造幸福的《普迟乌潞》,鞭挞、嘲笑富豪贪心阴毒本性,表现穷人不怕富豪威迫的《富人偷牛》,还有讽刺、鞭挞富豪阶级醉生梦死心态,表现古代纳西人民豁达开郎的《买寿卖寿》和《三女卖马》等。

三、传说

纳西族的民间传说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山川湖泊、胜迹风物、节日习俗、人情世故等方方面面。

山川传说中有生动介绍长江第一湾、玉龙山、哈巴山、虎跳峡等奇观形成的《金沙姑娘》;把玉龙雪山拟化为降魔除妖英雄的《玉龙山的传说》;还有《阿老菊》、《阿奶菊》、《拉市海》、《犀牛潭》、《老君山九十九龙潭》、《石门关》、《金垒岭》、《鸡公石》、《龟山》等作品。

风物胜迹传说中,最著名的是《龙女树》和《达勒·阿萨命》两篇。

风物传说中有《石牌坊的来历》、《木楞房的来历》等作品,把批判矛头直指木天王。

节日传说有《北岳庙会》、《火把节》等,脸炙人口。

《金兰姑娘》、《麦良和忽必烈》、《阿得姓木》等史事传说,反映了磨些与南诏的姻亲,民族团结、民族友谊和木姓的来历。

四、故事

纳西族的民间故事丰富多彩,有控诉旧制度的悲剧故事《阿套五勒古》、《杜鹃鸟的来历五《口弦的故事\爱情故事《放猪栽桃X《拉科与莲命五《阿才与米花五《龙女和樵哥》《宝猪入道德伦理故事《挖金子又《石门关入《银洞又《金钟的故事五《金鸭子入《洒丹尼《孤儿与神蛙》、《洗眼塘》、M木盒》、《两兄弟分家》、《宝妹》、《阿喂鸟》、《瘦袋姑娘》、《迫害》;斗妖故事《两姐妹》、《夜不绩麻》;民族交往的故事《瓦匠落户》、《酿酒师傅》;破除迷信故事《山神爷》、《吃鬼》,从一幕幕幽默讽刺的喜剧中,诙谐风趣地再现了阶级对立的真实历史,反映了剥削阶级的腐朽生活和劳动人民作牛作马的情景,歌颂了劳动人民的美好品质和敢于反抗斗争的无畏精神。

五、传统大调

纳西族文学中,有很多独具一格的传统大调,即民间口头叙事长诗(歌),产生于明清时期。有“大调十八调”之说。传统大调可分为欢乐调、相会调、苦情调三大类。

欢乐调,纳西语称“花华本”,反映男女青年劳动和爱情生活,结局圆满,属于欢乐类型的古典大调。主要作品有《猎歌》、《赶马》、《烧香》。其它还有《文考》、《武教》、《筑城》、《划船》、《放鹰》、《金筝之歌》等。

相会调包括《雪柏相会》、《鱼水相会》、《蜂花相会》、《星星相会》、《孤鹰孤雁会》、《樟子嫩竹会》、《独叶独花会》、《马鹿水獭会》、怕露仙草会》、《麒麟凤凰会》、《日月相会》、《短笛古筝会》等,计有40余调,其中以前三调最著名。相会调用特定的象征手法描写相会恋情。用以物拟人、隐喻的手法和浪漫想象,歌颂纳西族男女青年向往婚姻自由和美好生活的情景。

苦情调,侧重叙述男女主人公生活苦情的大调,主要作品有《游悲》、《牧羊调》、《牧象女》、《逃到好地方》等。其中前两调最著名。《游悲故意为《殉情调》、是纳西族情死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六、歌谣

歌谣,属于短小民歌。有传统古歌和随编随唱的即兴歌。按内容可分为生产歌、风物歌、习俗歌、情歌、喜歌、苦歌、婚歌、挽歌、猎歌、牧歌、儿歌等。传唱最早的劳动歌有《打稗子歌》、《打猎歌》、《织麻歌》、《取火歌》等,多为采集、狩猎、游牧时期的古歌。进入农耕后产生了《天女洗麻歌》、《搓线歌》、《放牛山歌》、《劝牛歌》、《耙田歌》、《栽秧歌》等。风物歌有《干木之歌》、《玉湖水》、《三思水》等;习俗歌有《祭畜神歌》、《喊丰收神歌》;仪式歌有《量米歌》、《敬酒歌》、《穿裤子歌》、《穿裙子歌》、《洗马歌》;巫歌有《招魂歌》、《送鬼歌》;婚仪歌有《结亲歌》、《求婚歌》、《祝婚歌》、《送亲歌》、《劝女歌》、《喜歌》;丧仪歌有《含殓歌》、《谢恩歌》、《送葬歌》。

纳西族民歌,多用《谷气》、《喂默达》、《阿丽哩》、《哦热热》等曲子演唱,情歌则多用《时本》调吟唱。

七、寓言和童话

寓言和童话多为动植物故事。寓言有《聪明的小兔》、《兔子和熊》、《兔子和青蛙》、《斑鸠借粮》、《猎狗和猫》、《狡猾的鳝鱼》、《狐狸和公鸡》、《药王的故事》、《乌鸦笑黑猪》、《以少换多》等,从不同侧面说明弱能胜强、智慧能战胜野蛮、万物各有其能等简单哲理。

童话有《燕子和葫芦》、《道士、白兔和山羊》、《猴子、兔子和狐狸》、《布谷鸟和雉鸡》。《蜈蚣、马鹿和公鸡》、《属相的故事》、《乌鸦和青蛙》、《麦子和养子》等。

八、笑话

纳西族民间笑话很多,有讽刺型笑话《公钱母钱》、《学官话》、《傻子当附马》等。其中《公钱母钱》讲述小财主攒了不少钱,舍不得花,天天数钱把什么事都忘了。家里的母猪下小猪,他很奇怪,人家说母猪配公猪,就会生小猪,他牢记这话,把小猪背去卖。买主给他钱,他说:“这钱跟我家的钱一样,都是公的,我要些母钱回去,好下上几窝小钱儿”。讽刺了财主贪财、迷财的嘴脸。幽默型笑话《在暗中》、《藏牛头》、《有名无实的猎手》、《分钱》、《馋嘴婆》、《大话客》等等。诙谐笑话《买镜子》、《骡蛋》、《近视老倌》、《席子衣裳磨盘礼》、《学规矩》、《取鹿皮》等等。反映出古代地处偏僻的人们孤陋寡闻的情景,善意地鞭挞了无知愚昧行为。这些笑话在诙谐幽默的笑声中给人以联想和启迪。

九、谚语和谜语

纳西族的民间谚语可分为以下数类:

政治谚语,“富人不知饥,穷人不知饱”,“木匠无房住,鞋匠无鞋穿”、“石头不烫蜂不搬,官家不恶奴不跳”等,形象地揭示了旧社会的贫富悬殊和阶级对立。

劳动谚语:“好逸恶劳吃空金山,勤劳双手价值千金”、“只要有粮米,雪山可搬移”、“不耕不粑不成田,不种不育不成苗’等,说明了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幸福。

道德谚语,‘伴儿好学好,伴儿坏学坏”,“小时偷针,大时偷牛”,指出环境、恶习对子女成长的影响;“雪山不折,话音不回”,强调说话要算数;“竹筷成把难折,牙筷成支易断”,说明团结力量大;“节俭不饿肚,吝啬啃石头”,赞扬节俭美德,嘲笑吝啬小气;“闲谈莫论他人非,无事不找他人妻”、“宁爱一群姑娘,莫爱一个婆娘”,“带着别人的妻子出远门,有事无事说不清”等,指出处理人际关系的一些基本诀窍和应具备的伦理道德。

气象谚语:“文笔哭,雪山笑,早上露水大”、“文笔山戴帽,今天必有雨”、“中午烈日照,下午来冰雹”、“云往东边走,有雨变睛天”等。

哲理谚语:“打猎才见山高,饮泉才知清凉”、“水牛不饮水,拉鼻绳无用”、“牵牛要牵鼻子,牵马要牵头”等,从许多显而易见的事实,反映出纳西族朴素的哲学思想。

纳西族民间谜语可分为物谜和事谜两大类。

物谜有:黑脸老奶奶,坐在火塘边;嘀咕老半天,做出半蛊汤——茶罐

兄弟一条心,清早吃炭灰——火钳 做活一对对,睡觉一群群——筷子

事谜:

木家请竹家,麻家送出门——射箭 雷声响咕嗜,雪花四面舞——磨面

白银放进海,黄金榜上来——煎糯粑

文学创作

纳西族的作家文学起始于明代,是木氏土司接受汉文化以后出现的,当时仅限于土司阶级。清代“改土归流”后,民间才逐步出现了作家文学。

(一)诗歌

诗歌在纳西族作家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明代用汉文写作的第一位木氏作家木泰(公元1455-1502年)开始,历经明清两代至民国时期,直到今天,纳西族诗坛一直兴盛不衰。

明代的木泰、木公、木高、木青、木增、木靖等8位土知府都有作品传世。其中木公著有《雪山始音》、《隐园春兴)}、《雪山庚子稿》、《万松吟卷》、《玉湖游动、《仙楼琼华》等6部诗集,计 1400多首。杨慎为其精选 114首集成《雪山诗选入并作序/明诗别裁\《云南丛书》等都选有他的诗。

木增著有《云过淡墨》、《啸月堂诗》、《山中逸趣》、《芝山云过集》、《空翠居集》、《光碧楼诗抄》等6部诗文集,计1000多首诗,30多首词,20多篇赋。他是纳西族文学史上第一位创作词、赋的作家。

清代“改土归流”后,纳西族民间出现了第一批平民出身的诗人。以周之松、李洋为代表的清代前期诗人,以桑映斗、牛涛为代表的中期诗人。这一时期较著名的还有马子云、牛焘、木正源、杨竹庐、妙明、杨昌、杨品硕等。

杨竹庐著有《黄山老人诗稿》数卷。

牛焘著有《寄秋轩吟草》4卷,现已无完本,尚存250多首诗。

杨品硕著有《雪山樵吟》,存诗千余首。其中《丽江竹枝词》计60首,颇受纳西人民的喜爱。

前清优贡和谓清为启文寺撰写的门联“胜境本天成左玉垒右笔峰近而青龙远而鬼蛇狮象全郡名山川都尽奔来眼底,芳型从寺由经文德纬武功大则乡宦小则农工商贾间村奇男异子须要摘去顶头”。保留至今。

清代晚期的代表作家有李玉湛、杨泅藻、和虎臣、和钦、杨凤友等。他们的作品大部分散失殆尽,令人惋惜。李玉湛著有《畏人前集》、《畏人后集》、《驱我集》、《倥偬集》、《容与集》等诗文集。他死后,著名学者赵藩收其作品编为仁笑先生诗文集》,全收人《云南丛书》。和虎臣著有《匝东集》,经陈荣昌选编批注,计400余首,多已散失,存百余首。

民国初年,丽江出现了第一个纳西族文学团体“桂香诗社”,聚集了一批文人作家,代表人物有杨超群、杨菊生、周兰坪、王竹淇、和庚吉、王树和、和柏香、杨穆之等。其中王竹淇著有《退省斋诗文集》十余卷,已于“文革”中焚毁。和庚吉著有《退园韵语》诗文选集,共收诗145首。

“五四”运动以后,涌现出李寒谷、和柳、周霖、赵银棠、和志钧、和志坚、李汝源、周果。范义田、杨超然等一大批年轻的纳西族作家和作者。其中和柳是以新诗见长的诗人,赵银棠是纳西族历史上第一位女作家,周霖是画家兼诗人,这一时期文学成就非常突出。赵银棠著有《玉龙旧话》,其中收有作者40年代写的旧体诗60余首。

在抗日战争时期,李寒谷的俪江吟》、和柳的《祖国在你肩上》、范义田的《莲花池访陈圆圆故址四首》等,富于鼓动力和号召力的诗作,开创了纳西一代诗风。

建国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诗歌创作出现了繁荣景象,其作品之多,作者面之广,都前所未有。有根据东巴经和民间传统大调再创作的作品,如牛相奎、木丽春的《玉龙第三国》、戈阿干的《格拉茨姆》、《崇忍利思》。取材于现实生活的,有牛相奎的《小独玛》、《云妹》,戈阿干的《玉龙山牧歌》、《捧起飘香的奶茶》、和国正的俪江四咏》,白庚胜的《蓝天畅想曲》、《夜收》,和经雁的《致一位藏族姑娘》、《纪念》、《高原上的奶子河》等。1993年出版了和新民的诗歌集《情系古山》和夜航的《高原红》。

(二)散文

纳西族的散文创作始于明代,木增著有散文,清代马子云、杨昌等,写有散文作品。其中杨昌是纳西族文学史上第一位颇有影响的散文家。著有《四不可斋文集》,今无完本。俪郡诗文征》中收其散文28篇。他的《游玉湖记》、《梦游玉泉记》,是两篇在纳西文人中广为传颂的佳作。纳西族古代散文较之诗歌,为数不多。

20世纪30年代,有李寒谷创作的散文《山居》、《劳街一夜》、《夜巷小景》、《插秧》、《撕包谷》等,赵银棠、和柳也有散文作品问世,但为数很少。直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散文创作才有长足的发展。杨福泉,科研之余,在《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散文30多篇,其名人选帅国社会科学家大辞典》(英文版),师国当代历史学者辞典》、档代中国中青年学者辞典》,曾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一等奖)称号。王正觉的散文有《雪山茶》、《雪里桃花》,夫巴的散文集《纳西人》。

(三)小说

纳西族作家的小说创作,起始于20世纪30年代。李寒谷是纳西族文学史上第一个用白话文进行小说创作的青年作家。他的一批小说、散文、诗歌及评论,发表在平、津、沪、滇的报刊杂志上,其中最突出的是小说创作。有《虎跳岩》、《三仙姑之秋》、《凤凰岭》、《三月街》、《劫》、《变》、《拆讼》、《狮子山》等。

建国以后,纳西族小说创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有一大批文学新秀脱颖而出,形成老、中、青并茂的阵容,小说创作成果明显。1958年,赵净修在《边疆文艺》上发表短篇小说猫床》、《铜水畅流》。1959年,两篇小说均被收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建国十周年纪念文集恍辉的十年卜书。1978年以后,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小说的作家增多。木丽春发表了《铁核桃》、《没有开盖的合心酒》、《山外的声音》等短篇和《最后一座磨房》、《骑龙的人》等中篇小说,王丕震,他在短短十几年内,创作出《则天女皇》、《秦始皇》、《风尘才女薛涛》。《陈圆圆》、《王安石》、《商鞅》等,共计106部历史长篇小说,开创出纳西族文学史上长篇小说创作之最。还有沙蠢的长篇小说《爱情的绝唱》,中、短篇小说《有一个纳西妹子》、《炸米花》、《婚猎》、《纳西汉刊等,有的作品刊登在《人民文学》、帅国作家》等刊物上,出版了《沙蠡文集》等21部作品集。还有和国正的短篇小说《两套间》、《乌斗》。和国才的中、短篇小说《寻找玉龙第三国》,戈阿干的中短篇小说《化雪图》、《金翅大鹏》、《燃烧的杜鹃花》等。纳西族女青年和晓梅创作的中篇小说《深深古井巷》在云南《边疆文学》上刊出后,被选人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小说选刊》。

音乐

纳西族是一个酷爱音乐的民族,主要有打跳歌,东巴吉日经,纳西净地,纳西酒歌等等。同时,纳西族的民间歌曲有两种形式:叙事歌——唱调子(古老民歌)和短歌、山歌小调(现代民歌)等。通常用《谷气调》、《喂默达》、《四喂喂》曲调演唱。按历史发展的轨迹来分,有狩猎、游牧时期的《热美磋》浓耕以后的《栽秧歌》、《劝牛调》;也有被压迫者呻吟的《喂默达》、《拉伯谷气》。建国后有歌唱、歌颂新生活的《阿丽哩》、《劳喂歌》、《三月和风吹》等新民歌。按类别可分为山歌、小调、劳动歌、习俗歌、情歌、丧歌、儿歌等。

纳西族的音乐曲目众多,合奏曲有《白沙细乐》,纳西语称“崩石细哩”,《丽江古乐》(洞经乐)两套。白沙细乐有笃、一封书、三思吉、叨叨令等十多个乐章,保存至今的有八个乐章。纳西古乐流传至今的曲目有经腔,俗称大调门首,细乐曲牌,俗称小调12首,打击乐曲牌有《起鼓三通》、《八卦尾》、《前五后伍》等6首。使用的乐器有直笛、口弦、伯伯(芦笛)。浑不似(胡钹)、三簧、中音胡、三弦、竹笛、葫芦笙、琵琶、音锣等。纳西古乐在民间广为流传,在丽江各乡镇都有自行组织的古乐队,宣科先生组织的大研纳西古乐会,曾多次应邀到英国、日本、挪威等欧亚国家以及北京、上海、香港等大城市演奏。为弘扬纳西古乐这一优秀民族文化作出积极贡献。

建国以后,纳西族的歌曲创作进人新的发展阶段。先后创作有《玉龙山上开红花》、《纳西姑娘真美丽》、《阿丽哩献给毛主席》、《窝热热唱到北京去》、《木叶声声》、《纳西花华色》。《纳西养花情》、《春光好》、《三月百花开》、睑蜂酿蜜倍甘甜》等一大批歌曲。《山寨夜曲》。《白沙细乐选段仿奏》等器乐曲,《玉龙第三国》等歌剧音乐和《纳西一奇》等交响音乐。并涌现出赵琼芝、孙少兰、赵兴文、和金花、邱正杰等一批歌唱演员。在音乐创作方面有余崇先。和文光、王铁生、和中、和新民等。

舞蹈

纳西族的民间舞蹈分为歌舞、乐舞、表演性舞蹈、宗教舞蹈四类。

(一)歌舞

纳西族的民间歌舞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有《热美磋》、《喂默达》、《阿丽哩》等。其中《热美磋》俗称“热热磋”或“窝热热”,属于世界上稀有的、保存完好的原始歌舞的活化石。此类歌舞都边歌边舞,随着轻松的舞步,一人领唱众人和。

《喂默达》的舞蹈形式有两种:一是半圆圈式。男女舞伴围成半圆,由一歌手领唱带头,其余依次以后者右手搭于前者左肩,跟随其后,左手自然下垂,按逆时针方向,踩着歌唱的节奏缓步行进。每至乐曲的最后一拍,众人躬腰、点头、踏步一次。第二种是双半圆式。男女分开,各成半圈,男队手式同前,女队手牵手,按逆时针方向行进,男女各有一领唱领舞者,两队相互对歌不断变换图形,或成圆圈,或走‘龙吐水”,或作“绕麻花”等。

《阿哩丽》是一首新歌舞曲。建国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区纵队第七支队的政工于部,为有效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发动群众,在原纳西民歌的基础上改编而成。其曲调旋律流畅、节奏明快,舞步轻松活泼,易唱易跳,男女老少都很喜欢。在丽江每逢年节喜庆之时,随处可听到阿哩丽的欢歌,可见到跳阿哩丽的人群。唱跳时,由一歌手领唱,众人相和,舞者手牵手围成圆圈,按逆时针方向行进,依一定规律甩手踢脚,气氛欢快热烈。歌词均为五字一句,特点是先唱后三字,再从头唱整句。这是纳西民歌的重要特征之一。著名的纳西族民间歌手有和锡典、李秀香、杨积礼、杨德华、和耀淑、和玉炳等。

(二)乐舞

乐舞即用乐器伴奏而无歌唱的舞蹈,分为“打跳”,《白沙细乐》中的古乐舞。打跳古称踏歌,俗称打腊利。常用的伴奏乐器有塞萧(直笛)、横笛、葫芦笙。打跳动作有三打脚、合脚跳、甩手跳、三步三摇晃等。白沙细乐有三个乐章是乐舞,即《坎磋》、《跺磋》、《跺麻磋》,此类舞蹈全部用于丧礼,边奏边舞或交替进行。

(三)表演性舞蹈

麒麟舞,纳西语叫麒麟蹉。明、清时传人丽江,属中原道教艺术。经历代纳西艺人加工、发展、再创造而成为纳西族民间艺术。它以舞蹈为主,融乐、舞、戏、画、编于一身,是纳西族人民十分喜爱的综合性民间艺术。每年重大节庆都有表演。整套组舞分《寿星拜祝》、《彩云.南现》、《花马报春》、《鹿鹤同春》、《麟凤呈祥》、《牦牛现(献)瑞》等场。有的地方还表演《狮子滚绣球入双猴挂印尼龙戏夜明珠》等场。

勒巴磋,意为勒巴舞或跳勒巴。是一种大型的,带有宗教祭祀色彩的风俗性歌舞,歌时不舞、舞时不歌。在丽江塔城一带广为流传。勒巴舞共有12套40多种跳法。

库蹉、噜蹉,意为跳年或祝岁舞。“噜蹉”意为跳龙。在丽江鲁甸一带流传。其风格与勒巴舞极为相似。

(四)宗教舞蹈

东巴舞,纳西族东巴教东巴在举行迎神、驱鬼、祭祀、婚礼、超度等仪式时所跳的舞蹈。有300多种跳法;东巴经有著名的舞蹈教程《磋姆》专书。建国以后,新创作改编的纳西族舞蹈有:《牧羊歌》、吟诵舞蹈《要想娶阿妹,需哥一句话》、东巴舞蹈《火与刀》、民间歌舞组合《纳西歌舞乐》、大型集体舞《嘎蹬》。《东巴铃、刀、鼓舞》等;舞剧《东埃术埃》(《黑白之战》)。

五、绘画

绘画有“东巴画”,是纳西族最古老、最有代表性的绘画。保存在各大寺庙的大量壁画,大都是明清时期的作品,是揉合汉、藏、纳西族绘画风格的结晶,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是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东巴画有竹笔画、木牌画、卷轴画3种基本形式。其中长卷画《神路图》别具一格。

清代影响较大的纳西族画家有王源、王锡桐父子,大研镇人,精画水墨白菜,并称为“白菜王”。清末民国年间有张文湛、王履清,还有赵槐卿、黄穆候、杨绍基等。30年代末,周霖在县内组织的“雪山画社”,会员有20余人。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和万松、桑文浩、周霖、姚果菁、舒自觉。建国后,年轻的一代有张春和、杨礼吉、杨国相、周孚定、许正强、兰碧英、张之仪、赵钟林等。现有全国美协会员2人,省美协会员20余人。周霖一生创作了数以千计的作品,在众多的作品中,《芍药》被收人《当代中国画选》,《活水长流》收藏进中国美术馆。名作《金沙水拍云崖暖》悬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云南厅。

纳西文化:天人合一的气质

丽江的木府依山而建,在府中最后一道建筑的平台上,可以俯瞰丽江古城全貌。悄立雨中,极目远望,但见古城乌瓦如海,鳞次栉比,向远方延伸过去,蔚为壮观。记者听到一名导游正在问游客,是否能看出古城与众不同的特点。记者便开始留心观察。古城的边缘参差不齐,没有城墙,也不像是过去有城墙而后来被毁的样子。

张文银说,丽江古城自古就没有城墙。丽江位于一片大山中间的平坝之上,纳西先民自古以山为墙,以水为枕,世代与自然和谐而居。

经张文银的提醒,记者恍然大悟。丽江的魅力正在于天人合一。那院落中的花树,那花树掩映下的小桥,那依桥而建的屋舍,那从山中引来的溪水,那在街巷中随时起跃的歌舞,那以山为凭的街巷,那随处可见玉龙雪山的布局,无一不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明证。

其实,东巴文字里那些小房子、花朵、树木、牛羊早就为丽江魅力的秘密提供了答案,成为纳西文化天人合一的最好总结。

悠闲、发呆、慢生活、闲适,这些丽江为游客所称道的韵味,实际上就是来源于纳西文化身处这种天人合一、多元开放、淡定自然的气质。

傍晚时分,记者来到了四方街,这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常。突然,歌声四起,但见一群纳西族老大妈随意拉起身边游客的手,聚成一圈,载歌载舞,以青石板砖为舞台,以天地为剧院,以游客为观众。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自然地加入到歌舞队伍当中,随着节拍起舞歌唱。

一名外国游客高兴地钻进圈子,跳着他自己琢磨出来的纳西舞。

记者没有加入欢快的队伍,因为自己早已被这种天人合一的舞会所陶醉。


上一篇:纳西族的舞蹈
下一篇:纳西族的人口和分布地

大师八字详批

相关文章

  • 纳西族的舞蹈
  • 纳西族的传统节日
  • 纳西族的人口和分布地
  • 纳西族的风俗习惯
  • 纳西族的文化
  • 纳西族的服饰
  • 纳西族的由来
  • 大师八字详批点击排行

    八字终身运势详批 八字终身运势详批

    专业大师详批终身运势,已有超过167万人做过本测试觉得很准!

    经典八字合婚 经典八字合婚

    你们的配对指数很高吗?为你找出这个世界上和您最配的人!

    八字详批终身爱情婚姻 八字详批终身爱情婚姻

    八字分析你一生的爱情、婚姻。已有38万人测试后觉得很准!

    生辰八字

    情侣配对

    抽签算命

    其它测试

    推荐栏目